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楊丹 吳文軍) 文藝扎根人民,雜技激蕩人心。連日來,由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主辦的雜技文化進萬家惠民演出走進了豐利鎮各村居,為轄區內的村民們奉上了一場場精彩的文化盛宴。據了解,該活動為茉莉花開·藝通江海文藝直通車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構建覆蓋全域、供給多元、服務精準的文化惠民“供應鏈”,進一步呼應、服務、激發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
9月11日下午,在豐利鎮興南村,演出還未開始,大家就早早地來到現場“搶占”最佳觀賞位置。下午四時,演出在歡快輕松的雜技《空竹》中拉開帷幕。舞臺上,演員們身穿亮麗服飾,手中的彩色空竹仿若靈動的飛鳥,在身前上下翩躚,相互傳遞,令人目不暇接。隨后,雜技《踢碗》、魔術等接連上演。臺上,花壇如靈動飛盤,彈球似歡快精靈,蹬鼓若翩翩彩蝶,引得臺下掌聲連連,更有小朋友驚呼:“太好玩了,我眼睛都不敢眨!”
如東雜技是南通十二文化品牌之一,也是南通重要的外宣文化品牌之一。近年來,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先后獲得國際級獎項21個、國家級獎項25個、省級獎項21個,承辦(接)3次國家級活動(項目),2人入選文旅部“新時代魔術領軍人才”,50余次代表國家和江蘇省參加對外文化交流,2018至2024年連續七年受到中國雜技家協會表彰,2021年被省文旅廳評為江蘇省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2023年評定為江蘇省一級院團。2022年,兩個魔術節目代表中國參加第28屆國際魔術聯盟(FISM)世界魔術冠軍杯大賽,分獲舞臺綜合魔術類亞、季軍,并奪得最佳原創作品獎和舞臺魔術作品發明獎,實現中國魔術歷史性突破。2024年原創雜技劇《尋夢出海記-大海小海》9月首演,獲評江蘇省重大題材文藝創作重點扶持項目,并獲2025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扶持。近年來,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將雜技藝術送到千家萬戶。2010年以來共送戲約2000余場次,覆蓋如東所有村鎮,服務人次達60余萬,滿意度達98%。
“文藝創作方法有千百條,但是最關鍵的辦法是要扎根人民,今天能把我們的雜技藝術送到老百姓身邊,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榮幸,我們的創作導向是藝術來自人民、扎根生活、服務群眾,希望我們的雜技藝術能給老百姓帶來精神的享受和文化體驗。”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演出部副主任張亞林介紹,為了進一步豐富城鄉居民的業余生活,近年來,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組建了兩支雜技小分隊,同時進行“送戲下鄉”演出,覆蓋全縣各鄉鎮。第一支小分隊是雜技魔術專場隊,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進入如東縣各鄉鎮,主要表演節目有單手頂、地圈、力量、手技、魔術等,此次送戲下鄉節目中還增加了小魔術互動環節,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感與體驗感,提升了惠民演出的活動質量。第二支小分隊是兒童劇專場隊。
為了豐富“送戲下鄉”的形式,如東縣少年雜技團(南通市少年雜技團)創排了一部兒童劇《不萊梅的四個音樂家》,該劇根據《格林童話》改編,講述驢子、獵狗、貓和公雞四個被主人遺棄的動物不畏艱險,在去不萊梅的路上,它們打敗了強盜,然后遇到了熊貓朋友,接受了熊貓朋友的邀請,來到中國演出,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不萊梅的四個音樂家》融合雜技、音樂、舞蹈、演唱等多種藝術元素,并且寓教于樂,融入環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根據劇情發展,劇中將繩技、手技、晃管等雜技技巧與舞蹈、音樂等多種元素相結合,全劇風格輕松、明快、詼諧。該劇適合兒童及老人觀看,兒童劇專場隊主要進入學校、養老院等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