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通訊員 徐露露 吳明明 全媒體記者 袁嘉翊)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正在逐年上升,時間就是生命!如東縣人民醫院“心電一張網——胸痛中心”不斷上演一場又一場高效的生命救援。
從鄉村到手術室暢通救心高速路
今年78歲的王奶奶,反復陣發性胸痛2天,在馬塘鎮某村衛生室就診,行心電圖檢查后,村醫立即將心電圖上傳至如東縣人民醫院心電診斷中心,縣人民醫院即刻作出遠程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同時迅速啟動緊急救治流程,直接將王奶奶送入導管室,繞行急診行冠脈造影檢查,行急診支架植入治療。
術后強化藥物治療,癥狀消失,復查心電圖顯示ST基本恢復至基線水平,治療成功,最終脫離危險。此次成功獲救的王奶奶,正是縣人院“心電一張網”項目提質擴容增效后的“幸運者”。
織就生命防護網讓急救跑贏時間
我國冠心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139萬,2016年起,農村地區死亡率已超過城市地區。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村級衛生室,醫療服務能力相對不足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解決基層醫療機構特別是村級衛生室服務能力不足、醫療裝備落后、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如東縣“心電一張網”項目應運而生,以“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為載體,由縣委、縣政府、縣衛健委牽頭,列入“縣十大民生實事工程”。縣人民醫院積極響應,在“胸痛中心”成熟運營的支持下,率先在縣域內傾力打造“心電一張網—心電診斷中心”建設項目。為操作簡便,易于基層醫務人員推廣使用,選定可穿戴式心電檢測設備,努力提升心電診斷中心服務開展與心電設備村級覆蓋率,努力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精準救治”的智慧醫療模式。截至目前,縣人院醫共體內121家基層醫療機構成功接入,智能心電設備在村衛生站“安家落戶”“心電一張網”從藍圖變為現實。
科技作線、協作為結。“心電一張網”的高效運轉,離不開每一個環節的緊密配合。基層醫生是“前哨站”,他們第一時間為患者采集心電圖,通過信息化系統,將患者心電圖迅速傳輸至診斷中心,縣人民醫院診斷團隊24小時隨時待命,確保10分鐘內出具專業診斷報告。一旦發現高危信號,縣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立即響應,一鍵啟動轉診,讓縣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與患者形成救治閉環,為心梗患者搶出生命時間,真正實現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守護每一次心跳溫暖每一寸鄉土
自運行以來,縣人民醫院心電診斷中心已接收并診斷來自基層網絡醫院的700余例心電圖,其中需要住院或立即救治的高危患者80余例。
大力鋪設“心電一張網”,極大地提升了縣域農村心電檢查的可及性,讓上下級醫院實現數據互聯共享,打通心電診斷“最后一米”。隨著“心電一張網”的廣泛覆蓋,心梗病人的救治時間明顯縮短,急診救治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每一分鐘的縮短,都可能意味著一個生命的挽回,一個家庭的幸福延續。
如今在如東,“心電一張網”正穿透田野鄉間、街道巷陌,用高效率診斷縮短生死距離,用規范化治療降低救治風險,用體系化守護消除城鄉醫療壁壘。這張網里,既有科技的力量,更有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既裝著百姓的安心,也托舉著每個家庭的希望。
未來,縣人民醫院將繼續優化和完善“心電一張網”項目,深化設備覆蓋,加強常態化培訓,不斷提升基層人員的操作技能與危急識別能力,確保救治通道高效暢通,為如東老百姓的“心”健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