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張予欽 朱宇曄)連日來,豐利鎮環農村通過樹立道德模范典型、舉辦評選活動等方式大力弘揚雷鋒精神。
“我的水產藥店取名為‘幫成’,意思就是幫助他人,成就自己。” 近日,豐利鎮環農村舉辦“傳遞雷鋒精神,倡樹文明新風”主題道德講堂活動,環農村第四網格服務驛站負責人講述了他服務群眾的故事。他叫喻能,老家在江西,8年前到環農村定居。去年,他把自己的店面貢獻出來用作網格服務驛站站點,承擔了網格員辦公、接待群眾、協商議事、化解矛盾糾紛等職能。喻能是“法律明白人”,為了提升法律服務水平,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參加法律培訓。現在可以輕松幫村民解答法律問題,調處各類矛盾糾紛,確保矛盾化解在基層。今年年初,他捐獻近5000元物資用于環農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前一陣布洛芬、連花清瘟等藥品緊張的時候,他慷慨解囊,向本村需要藥品的村民免費贈藥……暖心事一樁樁一件件娓娓道來,深深打動了在場村干和群眾。“我們經常受到喻能的幫助,我也很樂于幫助別人,這種互幫互助的精神值得在社會發揚,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聽罷演講, 22組村民翟越龍激動地說。
前一陣,環農村舉辦了“佳風人家”的評選,包愛紅家庭名列其中。她在母親摔倒后盡心盡力服侍照顧,母親被新冠病毒感染期間,更是寸步不離。“這個年紀,要不是這個女兒盡心盡力的服侍,老人家就很難過這一關了。”包愛紅的孝老行為感動了街坊四鄰。“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舉。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也是作為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包愛紅的話讓人動容。
李漢平是一位退休老人,擔任網格員以來,他一直堅持逐戶走訪,深入了解群眾需求。當了解到有些老人行動不便,不能參加村里組織的義診等活動時,他就把這些老人的地址記下來,每次都用自己的電動車接送老人。每到中秋節、春節、重陽節這些節日,李漢平都會拎些水果、禮盒來看望一位姓仇的孤寡老人,平日里只要老人有需求,一個電話他立馬趕到。在環農村農民街,也總能看到李漢平的身影,他會勸阻亂停亂放、亂扔垃圾、占道經營等不文明現象,也會拿起掃帚、簸箕清掃公共廁所和街道,收拾亂堆亂放的垃圾,他還會抱著一疊宣傳資料,逐戶發放,呼吁群眾加入環境整治的行列,在他的努力下,公共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李漢平多次被評為環農村優秀網格員。
身為環農村黨總支書記,徐金峰帶頭踐行雷鋒精神,為轄區居民送去春風般的溫暖。他在自家房子里辦起了戲劇活動室“玉楓園”,供村民免費使用,豐富了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我是個老戲迷了,以前活動室不固定,想要唱一嗓子還得東奔西走,現在好了,想唱戲就到玉楓園來!”票友柳建明告訴記者。任職以來,徐金峰處處發揚雷鋒精神,一直在用點滴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三峽移民解讀政策、為低保戶協調解決子女入學問題、為孤寡老人購買藥品、為留守兒童捐款捐物、為村集體拉贊助……一件件普通的小事,一個個隨心的善舉,傳遞著溫暖的正能量。
“在新時代背景下,雷鋒和雷鋒精神對農村基層中文明鄉風的打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還要持續發揮‘雷鋒式’道德模范的力量,引領農村群體共同參與進來,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鄉村文明新風尚。“徐金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