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萬璐璐) 近日,隨著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認定如東蘘荷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我縣地理標志家族成員成功擴容,標志著如東在知識產權保護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上邁出關鍵一步。作為農業大縣、海洋大縣,我縣正以地理標志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產業版圖全面崛起。
我縣獨特的地理條件孕育了優質農產品。黃海灘涂為文蛤、泥螺提供天然牧場,長江沖積平原的富硒土壤滋養出顆粒飽滿的如東大米,沿海濕地的生態環境成就了狼山雞的獨特風味。通過地理標志認證,平平無奇的土特產實現了資源稟賦轉化,不少品類完成了從靠海吃海到品牌出海的華麗轉身。
截至目前,我縣已擁有如東狼山雞、如東泥螺、如東條斑紫菜、如東蘘荷4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如東文蛤、如東大米、如東栟茶竹蟶等6個品類核準注冊為證明商標,如東泥螺注冊集體商標。這一矩陣覆蓋種植業、畜牧業、海洋漁業三大領域,形成海陸呼應、四季有鮮的特色產業格局。國字號矩陣成型,7件產品構筑起“地標”產業金字塔。
眼下,我縣正構建起地標產品+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探尋地標產品產業化發展新模式。
以如東狼山雞為例,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狼山雞產業發展,深入挖掘狼山雞蛋的品牌價值,充分發揮其地理標志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優勢。種雞場以如東狼山雞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江蘇省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和江蘇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建設為契機,通過標準化養殖+深加工+電商銷售模式,不僅建立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更將雞苗輸送至重慶、陜西等地,其深加工產品如鹽水雞、燒雞等已進入江浙滬高端商超。
如東條斑紫菜因其獨特的風味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我縣產出的紫菜70%以上銷往歐美市場,全縣紫菜行業從業人員1萬人,全行業年產值近40億元。紫菜養殖規模、產量效益均居全省首位,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作為江蘇省紫菜協會副會長單位,海達水產牽頭制定的系列化標準,從保種、育苗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逐漸有了“如東尺度”。2025年第五次交易會現場成交額達1.49億元。
在文蛤核心產區長沙鎮濱海村,文蛤生態凈化項目+觀光體驗的新模式,正在將傳統養殖業升級為養殖-凈化-旅游綜合體。項目投產后預計年處理文蛤不少于3500噸,同時開發灘涂研學、采貝體驗等農旅項目,帶動村營收入從300萬元躍升至798萬元。
此外,科技賦能也在加速產業升級。接下來,我縣將凝聚分散的種植戶、專業合作社以及相關加工、銷售企業形成合力,依托蘘荷獨特風味和健康屬性,開發預制菜、調味品、健康食品等高附加值加工產品。同時,結合其獨特外形和地域文化,探索發展觀光農業、采摘體驗等農旅融合項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讓這份承載著如東水土精華與農人智慧的特色美味,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為破解小特產難闖大市場的困局,從2021年開始,我縣正式啟動了“如意東方”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構建政府背書+企業聯動+市場運作的運營體系。目前已授權78家企業、1120個產品使用該品牌,涵蓋糧油、海鮮、畜禽等四大主導產業,通過如意東方打造出海新引擎。在品牌推廣上實施雙線突圍戰略:線上開設抖音店、京東館,組織直播帶貨,線下在江蘇省農展中心設立品牌館,在高速服務區、商超開設6個專柜,并組織參加國際農產品展銷會,推動狼山雞、文蛤等產品進入歐美市場。
過去一年,縣現場監督管理局累計開展商標保護專題培訓20余場,累計培訓企業300余家次,指導栟茶美食協會擴大栟茶竹蟶商標許可范圍,新增授權企業2家。2023年邀請國家商標局原副局長姚坤開展專題調研,推動建立地理標志+綠色食品雙認證體系,狼山雞、條斑紫菜等產品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