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周穎石) 走進馬塘鎮潮南村,成片的藕田映入眼簾,嫩綠的蓮葉鋪滿水面,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再過一個月,這里的138畝蓮藕將迎來采收季。
原來這片農田曾因地勢低洼飽受“雨澇之苦”,每到作物收種的緊要關頭,若逢連日陰雨,田間便會積水成患,農機無法下地作業,稻麥難以歸倉,村民心急如焚,只能望“田”興嘆,這片農田也漸漸逐漸淪為撂荒地。潮南村黨支部書記陳光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下定決心破解這一耕地難題。
“這片田不能就這么荒廢著,不光要盤活,還要讓它產生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抱著這樣的想法,陳光先后奔赴周邊多個先進村鎮實地考察取經,同時邀請農業專家對低洼田的土壤和水質進行全方位“診斷”。歷經數月的“尋方問策”,兼具“節水耐澇、管護簡單、經濟價值高”優勢的蓮藕種植,最終脫穎而出,成為這片“望天田”轉型發展的新方向。
種植項目雖已敲定,“誰來種”又成為新的難題,陳光四處打聽蓮藕種植能手,卻始終沒找到合適人選。此時遠在浙江的于潤水同樣在為蓮藕種植“發愁”,作為擁有十年種植經驗的資深藕農,于潤水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高產高質種植技術,種出的蓮藕遠銷全國各地,然而眼下承包合同到期,他急需尋覓新的種植基地。在朋友的牽線搭橋下,于潤水與陳光得以結識,雙方需求高度契合,一拍即合,于潤水第一時間趕赴潮南村實地考察,看到這里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適宜的氣候條件,他眼前一亮。經協商,雙方迅速達成合作意向。
于是,潮南村全力推進農田改造工程,流轉土地138畝,采用“黨支部+大戶+農戶”模式,將傳統低產水田改造為生態藕塘。眼下,蓮藕已進入快速生長期,于潤水盤算,蓮藕成熟后,畝產達3000至5000斤,每畝收益跟著市場行情走,大概在4000元至10000元之間,采收期可一直持續到來年四五月份左右,屆時將為全國各大批發市場增添新鮮供應。
荷葉田田,碧波蕩漾,曾經讓人愁眉不展的“撂荒地”如今已煥發出勃勃生機,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4萬元增收,還能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潮南村成功走出一條“農田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