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季湘婷 李晨逸) 近日,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公布,掘港街道虹橋村榜上有名。近年來,虹橋村用實踐生動詮釋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深刻內涵,先后獲得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文明村、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江蘇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等國家、省、市級榮譽40項。
“從最初的基建開始,幫助他們從老百姓手上流轉了20畝地,再積極幫著跑流程跑手續,”掘港街道虹橋村黨委書記秦梅介紹。半畝方糖是一家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親子自然體驗農場,創辦伊始,村里便主動與農場負責人對接,了解其面臨的棘手難題,主動伸出援手。今年五一假期,半畝方糖日均人流量能達到150人左右。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難題的前提。虹橋村以田園農業產業為主線,充分發揮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核心區主陣地優勢,通過串點連線擴面,以陽光玫瑰精品葡萄為主體的一二三產融合全產業鏈特色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圍繞“四季有花看、四季有果采、四季有人來”,積極引導和培育當地農民興辦農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虹橋村特色的“精品果蔬”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打造“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升級版,形成特色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實施農業特色產業生態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做強特色產業;兼顧農業旅游,構建高效的農村生態產業體系,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農業+旅游”的特色產業,優化調整產業發展模式,增強村莊產業特色。
據統計,去年,虹橋村村營收入達23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0元。村里還積極探索“龍頭企業+股份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等強村富民發展新模式,逐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我們是拆遷安置小區,這兩年明顯感覺居民的素質高了很多,住著也越來越舒心,每天晚上可以在虹橋大舞臺上跳跳廣場舞,跑跑步,生活很豐富。”居民朱云云說。村民的日子過好了,精神面貌也得跟上。硬說教不如巧潤物,虹橋村深入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和“百姓名嘴”理論宣講,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示、文明家庭宣傳欄展示、虹橋村善行義舉展示,建設“村情村韻館”“紅十字博愛家園”。在虹橋新村廣場建設鄉村大舞臺、小游園、法治廣場、健身步道,常態化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老百姓的廣泛好評。通過櫥窗、電子屏、廣播等形式加大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宣傳,積極帶動周邊村民共建共享。
村莊美不美,關鍵看環境。虹橋村開展農村田園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村內部環境綜合整治,實現可持續循環的生態環境。整治和規范生活污水排放,嚴格管控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加快農業廢棄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實施田水林莊生態保護和修護工程,構建生態廊道,保護、修復、提升鄉村自然環境。全力做好農戶生活垃圾收運、主要道路沿線環境整治,集中整治農村管線亂掛、房屋亂搭、墳墓亂葬、雜物亂堆、雜草亂長等現象。全村12.89公里主干道路全部實現黑色化,通組道路全部實現硬質化,其中環虹西路、芳泉西路、虹橋西路被評為“南通市美麗農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