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下的“蛭”富保衛戰
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張予欽 朱宇曄)連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給水產養殖業帶來嚴峻挑戰。在袁莊鎮孫莊村,如東源昇水蛭養殖場內,工人們正忙著增拉遮陽網。“我們四個工人干了四天,在原本的單層遮陽網上面增加了一層加密的遮陽網,終于把水溫從32度降到27度。”此刻,養殖場負責人翁曉宏正忙著檢查水溫、增氧換水,全力保障寬體金線蛭安全度夏。
翁曉宏介紹,自2018年投身水蛭養殖,目前基地擁有近50平方米的養殖池180個,養殖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3斤左右,單池產量約100斤。成品主要供應藥用市場,由經銷商統一收購。盡管銷路穩定,但高溫帶來的水質惡化、病害風險和市場行情波動,仍是擺在她面前的難題。
“前年行情最好,一斤能賣170元,去年驟降到70元,今年保守估計只有50元左右。”翁曉宏坦言,由于前幾年利潤可觀,大量養殖戶涌入,導致市場供過于求,價格大幅回落。今年,她的目標是產出1.2萬斤,銷售額60萬元,但持續的高溫讓成活率成了未知數。
“水蛭對水溫、水質和餌料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大面積死亡。”翁曉宏說,今年閏六月,高溫期延長,面對酷暑,翁曉宏采取了一系列降溫措施。單層遮陽網無法有效阻隔烈日,水溫可達32℃以上,而雙層遮陽網能將水溫穩定在27℃左右,減少水蛭的熱應激反應。同時,采用24小時微流水循環設備,通過持續換水、增氧,保持水體流動,避免水質惡化引發病害。
與其他水產養殖不同,寬體金線蛭只能投喂鮮活螺螄,無法使用人工飼料,每天,需要消耗2000斤螺螄。翁曉宏及時調整投喂時間,避開高溫時段,以免殘餌腐敗影響水質。
“行情大起大落,現在只能求生存。”翁曉宏表示,盡管市場波動大,但她仍看好藥用水蛭的長期需求。眼下,她最大的愿望是順利度過高溫季,確保9月初如期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