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楊丹)“一路‘綠燈’,只花了十分鐘左右我就拿到藥了,你敢信?”殘疾人代表激動地告訴記者,18日上午,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殘疾人代表從無障礙通道進入縣中醫院,通過無障礙收費及取藥窗口、無障礙電梯、語音提示等無障礙設施實現“就醫無礙”。
為進一步提升我縣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更好地保障殘疾人平等融入社會、共享美好生活,縣殘聯聯合縣文明辦開展全縣無障礙環境督導和無障礙設施測評活動,邀請5位殘疾人代表及4名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員組成無障礙督導小組進行實地體驗、測評。
活動中,殘疾人代表先后對醫院和商場的無障礙設施進行實地體驗。在喜潤城內,工作人員詳細講解了商場內部的無障礙設施設置情況,殘疾人代表體驗了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并參觀了商場內的母嬰室。“現場標志顯眼,方便我們識別。”殘疾人代表滿意地說。
無障礙督導小組一行還實地查看了城區主次干道及城鄉公共衛生間的無障礙設施。“一定要確保盲道連貫順暢,這至關重要。盲人全靠它指引,一旦出了問題,后果不堪設想。”為了讓盲道不“盲”,督導小組對照無障礙通用規范,對城區緣石坡道的坡度和寬度進行測量,并檢查盲道是否連貫、規范,確保輪椅使用者和盲人能夠順利通行。在公共衛生間,督導組對無障礙洗手盆的高度、無障礙廁位的尺寸進行測量,查看是否能保證輪椅有充分的回轉空間。此外,督導組還檢查了城區內無障礙標識是否清晰準確,是否方便殘疾人及時找到所需要的服務和設施,并對發現問題現場提出整改意見。
活動結束后,殘疾人代表們和無障礙環境督導員們一致表示,目前我縣公共服務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日益齊全,為殘疾人融入社會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讓他們能夠更加自信、有尊嚴地融入社會,實現真正的平等與融合。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一個社會文明的標志,彰顯了城市溫度和人文關懷,為殘疾人、老年人、孕婦、兒童、傷病人員等特殊群體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提供重要保障。縣殘聯副理事長張可表示,近年來,縣殘聯扎實開展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同時聯合各級部門與單位大力宣傳普及無障礙知識,認真組織殘疾人走進影院、景區、商場、醫院等地進行無障礙體驗督導,切實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平等融入社會生活的權益,助力我縣高質量發展"有愛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