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春季高考”?
高職院校提前招生,因為在每年春季舉行,被稱為“春季高考”。“春季高考”與“夏季高考” 一樣,都是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春季高考”更側重于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實用性、技能型的專門人才。
高職院校提前招生是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完善以“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為主的多樣化考試招生辦法,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改革試點。
二、高職院校在“春季高考”錄取中投放的專業有什么明顯優勢?
高職院校在“春季高考”提前招生時,會向考生優先提供熱門專業和王牌專業。因此,參加“春季高考”高職提前招生,就是等于優先選擇了國家、省示范(骨干)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和王牌專業。
高職院校的專業一般是根據社會實際需要設置的,大多是當前企業急需的、社會緊缺的熱門專業。一般情況下,這些熱門專業在“夏季高考”統招錄取時分數線會較高,有的專業甚至超過本科線。而且,高職院校在“春季高考”提前招生時投放的熱門專業在“夏季高考”統招時會有所縮減。
三、報考高職院校提前招生的“春季高考”,未來就業有什么明顯優勢?
較多高職院校對在“春季高考”中招錄的學生采用“訂單班”培養模式。?訂單班培養?,是指學生一進入高職院校就與相關企業簽訂就業意向合同,成為許多企業爭相錄用的人才。
學生在校就讀期間,企業會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計劃的修訂,確保學習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匹配。訂單班教學內容會緊密結合企業的業務特點和崗位要求,學生在畢業后可以直接進入相關企業就業?。
四、參加"春季高考"錄取高職院校的學生,未來還有哪些升學通道?
參加"春季高考"錄取高職院校的學生,未來可以通過參加“專轉本”考試, 到全國普通本科高校以及職業教育本科高校進一步深造;也可以通過“專接本”,拿到自考本科文憑,成績優秀者還可以被對接專業的本科院校授予學士學位;也可以通過“3+2”項目獲得本科學習的機會。如果錄入有國際合作辦學的高職院校,學生還可以選擇攻讀外國大學預科,預科合格后進入國外大學本科學習。學生通過上述途徑本科畢業后,可以同樣申請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
五、“體育特長生、藝術特長生”是否可以參加“春季高考”?
較多高職院校在“春季高考”提前招生中,會對"體育特長生、藝術特長生"單列招錄名額,并對錄取成績和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要求會較大幅度降低,各高職院校具體政策會有差異,考生可查看各校《招生簡章》。
六、“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高校所發的畢業證書一樣嗎?
“春季高考”,作為全國普通高校統一招生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職院校所發畢業證書與“夏季高考”錄取高校所發畢業證書完全相同,都是國家統一頒發的全日制學歷證書,在就業、升學、入伍等方面享有同等權益。畢業證書也不會顯示通過“春季高考”錄取。
七、“春季高考”提前招生的學費是多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有哪些資助政策?
學費按照國家物價部門相關規定收取,公辦院校收費一般在5000元左右/學年,不同學校不同專業會有差異,具體可查閱各高職院校《招生簡章》。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按規定享受獎學金、助學金、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等資助政策。
八、春季高考只能報考一個學校,如果考不上只能二輪填報,二輪填報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報考更加穩妥?
學生及家長要加強對所填報院校近2-3年招生及錄取情況的研究,特別是各專業的考試錄取的淘汰率,尤其是熱門專業的淘汰率。要對自身優勢與劣勢,有明確的認識,量力而行,不跟風、不盲從。通過研究自身與所報學校及專業的適配性,合理填報。
九、各高職院校的招生簡章都不相同,報考條件與考試方式也有不同,尤其是校測的試卷結構內容都不相同,怎樣能得到報考學校權威的信息?
現在社會上有關“春季高考”的信息較多較雜,尤其是一些機構出于自身利益,也會發布一些不嚴謹、不真實的信息。因此,建議考生及家長要查看報考院校的官網及2025年的《招生簡章》,通過正規渠道獲取權威的信息并加以研究。也可以與相關高職院校招辦取得聯系,特別是與《招生簡章》上公布的地區招生工作人員聯系,獲得一手最新信息。對于校測的試卷,有的高職院校也會提供往年的校測真題,可以作為備考參考。上述方面有困難,學生也可向自己高中學校的老師尋求幫助。
十、哪些學生可以申請參加“春季高考招生”?
1.已參加2025年普通高考報名,且符合招生院校報考條件的考生。
2.考生須參加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10門科目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并取得成績。考試成績供招生院校使用。
3.考生須參加院校招生簡章中規定的考試或考核(以下簡稱校測)
十一、“春季高考招生”需要參加哪些科目的考試?
開展招生的院校將組織校測,各院校將在招生簡章中明確校測的具體安排,如測試內容、時間、地點和形式等,可能包括文化知識測試、職業適應性測試或專業技能考核等,方式可以是筆試或面試。請考生查閱相關院校的《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