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18億畝耕地紅線?
答:18億畝耕地紅線是國家根據人均用糧標準、糧食自給率、糧食單產、復種指數、糧食需求預測以及耕地需求量預測等多方面因素,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出來的,是針對當前土地流失嚴重的特殊情況提出來的。
2.什么是耕地“非農化”?
答:耕地“非農化”是指耕地被用于農業生產以外的生產經營活動。
3.什么是耕地“非糧化”?
答:耕地“非糧化”是指將耕地用于種植非糧食作物或者將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行為。
4.建設項目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要符合哪些條件?
答:允許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重大建設項目范圍包括:
(1)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支持的重大建設項目(包括黨中央、國務院發布文件或批準規劃中明確具體名稱的項目和國務院批準的項目);
(2)中央軍委及其有關部門批準的軍事國防類項目;
(3)納入國家級規劃(指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頒布)的機場、鐵路、公路、水運、能源、水利項目;
(4)省級公路網規劃的省級高速公路項目;
(5)按照《關于梳理國家重大項目清單和加大建設用地保障力度的通知》要求,列入需中央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清單的項目;
(6)原深度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級以下基礎設施、民生發展等項目。
5.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否調整永久基本農田?
答: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和高標準農田建設中開展必要的田間道路建設以及灌溉及排水設施、田間道路、農田防護林等配套設施的,允許少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并在項目區內予以補足,確實難以在項目區內補足的,在縣域范圍內同步落實補劃任務。
6.永久基本農田“四嚴禁”指什么?
答: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綠化裝飾及其他破壞耕作層的植物;嚴禁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湖造景、建設綠化帶;嚴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畜禽養殖設施、水產養殖設施和破壞耕作層的種植業設施。
7.什么是耕地利用優先序?
答: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要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耕地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于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
8.什么是耕地種植用途管控?
答:耕地應當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目標任務,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日常監督。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現違反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要求行為的,應當及時向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報告。
9.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用來種什么?
答:永久基本農田主要用來種植糧食作物,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如果現在種植的是棉、油、糖、蔬菜等非糧食作物的,可以維持不變。種植糧食作物的,要求每年至少種植一季,可采取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間作、輪作、套種的土地利用方式。利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稻漁、稻蝦、稻蟹等綜合立體種養,應當以不破壞永久基本農田為前提,溝坑占比要符合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通則標準。
10.一般耕地主要用來種什么?
答: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在不破壞耕地耕作層且不造成耕地地類改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種植其他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