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曹建明 張凱)2023年,縣商務部門聚焦主責主業,聚力爭先創優,不斷推動全縣現代商貿業向好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縣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口岸辦主任王鋒表示,接下來,縣商務部門將立足商貿主陣地,擔當作為、精準發力,全力推進全縣現代商貿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現代商貿服務業的提質增效,為全縣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商務貢獻。
分類指導、錯位發展,煥發“生活圈”活力。以“居民消費所需”為目標,以“新建商圈”為抓手,不斷提升現代商貿業發展水平。一是指導“大商圈”科學布局,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全力支持特色街區創建,定位喜潤城側重吃喝玩樂購“一站式”消費,上河印巷聚焦“文旅+”消費,三河六岸天健嗨街、蜜堂街突出“高品質餐飲”消費,在主城區努力推動形成主題鮮明、錯位發展的三大商圈布局,更好滿足居民多元化消費需求。二是推進“小商圈”示范建設,完善功能、優化配套。按照品質提升型生活圈創建標準,重點推進三元社區創建市級“一刻鐘”生活圈;聚焦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會同相關街區,全力推動桃園社區創建“一刻鐘”生活圈。三是加快“一站式”市場改造,豐富集市、便利于民。圍繞“一站式”消費需求,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快菜市場、鄉鎮商貿中心、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今年重點推進南市菜場及丁店、九總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改善農村居民購物環境。
培強引新、導入增量,激發“增長點”動力。精準把握現代商貿業發展方向,引培并舉,推動形成三股增量。一是精品品牌“入駐”增量。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引導各大商圈加大品牌招引力度,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不斷豐富品牌招引,推動主體商戶大力引進名企、老牌、潮品、首店。目前,已推動上河印巷街區引進南通首店2家、如東首進品牌22家,有效豐富了消費場景。下一步,將繼續貼近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持續優化品牌入駐。二是高端項目“招引”增量。把服務業招商擺在與制造業招商同等重要的位置,細化分解市下達的服務業項目招引任務,明確責任、夯實舉措、強化考核;加大“走出去”力度,在上海、蘇州等地組織服務業專題招商,精準對接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打造更多現代商貿服務業“引爆點”。三是本土商戶“納統”增量。繼續推進本地商戶“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持續做大我縣限上貿易企業庫。一季度新進限上企業57家,力爭保質保量完成全年限上企業培育120家的目標任務。
集聚人氣、豐富內涵,迸發“消費端”熱力。進一步創新思路、精心籌謀,提升居民消費熱度。一是推動主題“消費券”精準投放。上年度累計投放三期共1075萬元“如意購”消費券,拉動消費約1.5億元。今年以來,又先后投放“冬日暖陽”和“龍騰扶海”兩期消費券668萬元,帶動消費達8000萬元。下一步,將突出特色商圈與傳統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結合,以消費券精準投放帶動“盡興”消費,提升消費者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二是推動消費“供給側”提檔升級。根據國家以舊換新相關政策,組織全縣電器、新能源汽車銷售企業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并以此為契機,豐富促銷商品品類;聯合相關部門組織烹飪大賽,持續擦亮如東特色餐飲品牌;適時組織縣內限上企業促銷競賽,鼓勵企業更多讓利于消費者。三是推動服務“新業態”擴量提質。今年是我縣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收官之年,縣商務部門將加快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子公共服務體系、電商物流體系、產品流通體系和電商培訓體系,加強與京東、阿里等主流電商平臺開展合作,完善便民消費的商貿渠道,培養扎根本土的電商人才,推動企業“線下線上”融合,帶動如東名特優產品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