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通訊員 秦海健 陳軍軍 全媒體記者 高玉霞 賈兆亮 包玉龍)今年以來,大豫鎮人大緊扣鄉村振興發展主題,聚焦民生熱點,服務保障大局,切實發揮監督和引領作用,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充分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的職責與擔當。
“我家有六、七畝地,除了必要的口糧外,還種一些瓜果蔬菜,自己家吃不完,就賣到村里,他們收購價比自銷價還略高一點,挺好的,這也是給我們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呢。”前不久,大豫鎮強民村村民張建忠把自家種的冬瓜送到村部,驗貨、過秤、算賬......拿到錢的老張臉上樂開了花。
強民村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里不少農戶以種植、養殖為生,其中不乏年齡大、種養規模小、缺少銷售門路的農戶,如何增加他們的收入?大豫鎮人大代表們積極外出考察、調研,發揮人脈資源優勢,在他們的牽線搭橋下,強民村與南通強村啟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形成對接,由村組織開展農產品收購、質檢、包裝、貼牌,將零散農副產品通過特色包裝形成“精品農家蔬菜”,定點銷售,截至目前,強民村已開展5批1000多份銷售,帶動60多戶農產品銷售。
這是大豫鎮人大代表履職盡責、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生動縮影和具體實踐。今年以來,大豫鎮人大以人大代表聯系點為載體,積極推行“人大代表+基層治理”模式,并充分利用鎮人大代表服務中心這一主陣地,開展研討活動,逐步形成“年度擬定議題、定期組織活動、形成共識建議、付諸實踐運用、展現成效成果”全過程融合式活動機制,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大豫鎮是農業大鎮,土地資源豐富,有著深厚農業產業發展基礎。今年,大豫鎮人大立足鎮域實際,積極開展“整合土地資源,招引農業項目”專題活動,成功引進7000萬元的“高標準智能大棚葡萄觀光園”項目。“主要種植‘陽光玫瑰’,試種‘赤霞珠’‘金手指’等品種,正常掛果后,預計可年產葡萄700噸,年產值1200萬元,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同時帶動附近剩余勞動力就業,旺季期間可雇傭勞力200多人。”鎮人大代表、一門閘村黨總支書記黃浩新說。
聚焦鄉村經濟發展,切實發揮人大代表橋梁紐帶和監督促進作用,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今年以來,大豫鎮人大建立督導機制,每月召開一次人大聯絡員會議,序時關注代表聯系點主題實踐活動推進情況,同時,建立培育機制,梳理培育基層好代表、好做法、好事例,做好宣傳推薦,人大工作取得明顯實效。上半年,大豫鎮的人大代表們深入重點項目現場,就項目設計、招標以及服務配套等方面提出建議,有序推動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市級農業產業園、公共空間治理等項目建設;協助大同村引進果樹新品種,積極試種推廣“中華丑梨”;助推周墩村與啟東一家企業達成“老頭蟹”訂購意向協議,今年10月份后開展合作;協助東安閘村盤活集體資產資源、收回陳欠款項,增加村營收入共計25萬元,并積極依托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變零散“巴掌田”為整片高產田進行土地流轉,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38萬元;立足村域產業實際,先后為強民村培育各類經營主體18家,促進農業土地規模化發展,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有效支撐。
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大豫鎮人大聚焦百姓關切,通過調研、走訪、座談等多種形式,認真傾聽群眾呼聲、梳理群眾需求,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
“原來這條路上沒有路燈,附近的村民都要摸黑走夜路,現在路燈安上了,路上亮堂了,我們出行也安全了。”今年春節期間,在得知兵房居委會靠近主鎮區的村組選民希望自家排頭路安裝路燈后,大豫鎮人大代表深入轄區,實地調研、收集群眾意見,并及時向社區兩委反映群眾呼聲,兵房社區兩委聽取建議后,積極組織實施,于3月底在1組2組等路段安裝路燈23座。望著道路兩側嶄新的路燈,村民顧大爺贊不絕口。
與此同時,在東安閘村推進九貫河打樁護坡工程中,大豫鎮人大代表主動靠前、深入一線,積極協助村里做好網籪地籠、岸邊雞舍、廁所等拆除清理工作,助推實現河道“零網籪”,“舊家園”蛻變“小公園”。
“接下來,大豫鎮人大將繼續圍繞‘雙實踐’主題活動的部署,把握好重點工作和重點要求,充分發揮基層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探求新作為,求取新成效,寫好履職‘新答卷’,推動全鎮經濟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大豫鎮人大主席秦海健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