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村是由兩位革命烈士的名字中各取一個字命名。“德”取之于鮑德勝烈士,“銀”取之于佘銀峰烈士。德銀村位于雙甸鎮東南部,南于新店鎮園北村、胡港村為鄰以南蕩河、宏偉河為界;東與岔河鎮金發村以岔紅河一河之隔;西南部與錫伍村以趙港河為界,西北部和雙南居委會毗鄰;東北部與叢壩村接壤。江海河縱貫全村中心,橫跨江海河上的友誼大橋是聯接全村東西德銀路的唯一交通橋梁。村公共服務中心設在友誼橋西、德銀路北側,全村方圓近10平方公里。
全村共有1278戶,總人口4061人。其中農業人口3896人,非農業人口165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苗族、白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等。全村共有33個村民小組,設立村黨總支部,下屬兩個農業黨支部和一個小型企業聯合黨支部。共有黨員155名,村內總耕地面積5265畝,2021年國民經濟總值為3311萬元。
獲取榮譽:2003-2004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2006-2008年被評為縣級民主法治普法工作先進集體、計劃生育先進集體,2010年獲鎮升位獎、綠化造林二等獎,2020年榮獲縣級優秀團組織,2021年榮獲鎮級鄉村振興二等獎。
工業經濟:全村共有大小企業14家,其中紡織業6家,有織機300多臺,較有規模的有南通麗洋運動有限公司、如東通達塑料有限公司、興億達紡織有限公司、恒安體育、天潤服飾、南通樂爾佳紡織品有限公司等。
農業經濟:夏季以大、小麥為主,秋季以種植水稻為主。全村現有合作農場三家流轉土地面積2400多畝,其中由村集體成立的合作社流轉土地1300多畝,烘干配套8臺套,糧食倉庫3000多平方米。9組陳國華為養豬大戶,正常存欄在800頭左右。18組楊秀峰為林果大戶,褂果梨樹6畝,年產梨等水果2.5萬斤。全村個體工商戶113戶,其中:在雙甸鎮經營3戶;在雙南農民街經營8戶,沿本村境內雙新線經營的22戶,沿村境內叢德線經營的27戶,沿村境內德艮線經營的20戶。各類服務業基本齊全。
社會事業:村境內有雙新線通過,叢德線、德艮線等環村水泥硬質路3條近7公里,現已硬質化道路46條,大小橋梁22座,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設在叢德路東側。新中國成立前后,村委會范圍內曾稱叢壩鄉、長富村、楊樹橋村、德勝村、銀峰村、德銀村、石壩鄉、紅橫村、新建村。1955-1958年合作化時期曾稱幸福十社、幸福十一社。1958-1983年期間改稱為7大隊、17大隊、8大隊、13大隊。1983-1999年恢復村名期間為白廟村、馬家橋村、德銀村、楊樹橋村。1999年馬家橋村并入白廟村、楊樹橋并入德銀村。2003年2月白廟村與德銀村合并為德銀村。
名勝古跡:30組章建國后園原有古榆樹一棵,根部直徑1.4米、高10米、樹冠徑12米,有100多年歷史。因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遭雷電毀,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