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閘村位于大豫鎮東首,東與通州灣相鄰,南與原鹽場一工區毗連,西與強民村、馬家店村接壤,北與豫東村交界。全村地域方正,地勢平坦,得天獨厚,如泰運河及省道S334線橫貫,穿境而過;有老海堤建成的S221省道緊靠村邊,交通十分便利。連接老海堤的老東安閘,曾為軍民聯防、防汛抗臺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村以此命名。全村共有46個村民小組,2431戶,總人口6324人,全部為農業人口,現有在編在崗村干10名,黨員197名。全村總面積8.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185畝,是一個以農業種植為主(旱糧、水稻、蔬菜);水產養殖為輔(扣蟹)的農業村。
歷史上,這里是一片汪洋,潮漲潮落,越千年,滄海桑田,民國6年(1917年)在張謇創辦大豫墾殖公司時,稱為中豫區,當時一片茅柴蕩,野兔、羊獐成群,鹽蒿中蟛蜞出沒,十步一蛇,人跡罕至。1937年后才陸續有人從啟東海門移民過來落戶。1943年共產黨領導窮人鬧翻身,廢除保甲,改豫中鄉。1946年土改,嗣后合作化,人民公社。1963年隊行核算時稱為1、2、10、11四個大隊。1999年兩兩合并為海鹽村和東海村。2005年合并成現在規模的東安閘村。
半個世紀來,在黨的領導下,東安閘村不斷發展壯大。糧棉連年豐收,曾為如東棉花百萬擔作出過巨大貢獻。在改革開放以后,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樓房林立,電線如網,硬質路縱橫,汽車、卡車、摩托車來來往往,貫河、橫河、泯溝水系暢通、綠樹成行;棋盤似的田野四季變換,色彩斑斕,孕育著希望。
特別是近年來,東安閘村著力于發展村級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2017年均引進了省級沿海灘涂墾區配套項目,兩次項目總投資超千萬,目前項目區新修橋梁、涵閘覆蓋了東安閘村總面積的100%,所有排頭路全部硬質化,2017、2019年引進的高標準農田項目,項目區占地近11000畝,核心區近兩千畝,總投資超過1500萬元,打造連片高標準農田,目前已投入生產,打破了多年來東安閘村傳統農業的種植方式,現代化高效農業已初見雛形;還建成了省標準化的海鹽衛生室,居民改廁全面完工,垃圾初步分開,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東安閘村近五年獲得的榮譽:2016年被評為南通市文明村、縣級文明村;2018年被評為“水美鄉村”;2018年獲得“小康杯”綜合考核一等獎;2019年獲得農業農村工作考核一等獎;2019年被評為2018-2019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2019年5月被評為如東縣2017-2018年度文明村;2020年獲得綜合優勝杯銀杯、農業村進位考核獎。
2020年來,東安閘村完成了人口普查;電塔施工;洋呂鐵路的環評工作和土地丈量工作。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東安閘村積極配合上級工作,盡快建設成為強富美高的新農村。